他此刻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旧道不好,但是还有很多想要维持旧道,无他,就是开辟一条新河道,花费太大。
而今已经开出了二千多万两,如果再加上这一条河,估计还要几百万两之多。
也就是说,朱祁镇准备与瓦剌开战的银子,还不能与瓦剌交兵,就已经在这一件事情上,稀里哗啦的花了出去。
朱祁镇心中郁闷,就不用说了,他微微捏捏眉心,平缓一下心思。说道:“去文渊阁看一下,若是曹首辅,使之来行。”
“是。”一个小太监说道。
一会儿功夫,曹鼐已经到了。
朱祁镇将于谦的奏折递给了曹鼐。
曹鼐细细的看到,说道:“恭喜陛下,于大人在此,陛下可以心安了。”
朱祁镇说道:“于卿乃朕之倚天,遇难决之事,令于生出,自然无虞。但漕弊如此穷,先生何以教朕?”
曹鼐收说道:“此事,臣早就想过了,真要向陛下禀告。”
朱祁镇对此并不意外。
因为选新河道,而不是堵塞决口,让黄河归于旧道,这个决策并不是朱祁镇一个做出来,是得到了曹鼐力挺。
其实这个决断,在朝廷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支持的。
原因很简单,到了冬季,花上一二百万两银子,将黄河缺口堵上,再加固河堤。即便是要重新翻修,也不过多几百万两而已。
这两个方案在钱财用度上,差上好几千万两。自然有人指出来,这个方案根本就是劳民伤财。
不过,对这个方案反对的声音,并没有直接对朱祁镇,而是向曹鼐而来了。
皇帝从来是没有错的,这是一项的政治原则,即便皇帝错了,也是辅弼之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