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和大悲寺一样,守八戒,奉苦行。
但二者又有一些区别。
广济寺很安静,安静到在寺院里,几乎看不到三个以上的僧人,甚至在每个殿内,连个修行的居士都没有,因为它是真的没什么人。
大悲寺也很安静,不过每个殿还都有居士值守,寺内也经常看到有僧人行走,不过他们不近女色,传递东西也得通过第三方。
广济寺的僧人可以不穿百衲衣,大悲寺的僧众基本都会穿着缝着几层补丁的旧衣服。
大悲寺的僧众多靠乞食,广济寺的僧人却是农禅并重,自给自足。
其实严格来说,僧人是不能种地的。
“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
“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和合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
“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由此可以看出,广济寺似乎是破戒了……
不过对僧人而言,“乞食”蕴涵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降伏骄慢,不贪美味,毫无选择,专心修道;另一方面,借着乞食因缘,与居士接触,给予布施种福田、说法的机会。
所以,乞食是僧人的正命。
但是佛法北传之后,在华夏人眼里,“乞讨”是卑贱的行为,因为乞食被视为“不事劳作,不事生产”,难以获得大众的认同与尊敬。
其次北方气候寒冷,僧人也没办法偏袒右肩,托钵乞食。
而且当权者都会直接赐予舍田,供养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