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小娘抚了抚鬓发,提起华靖和,她原先就是骄傲的,现在就更加自豪了:
“靖和这孩子,从小读书上就特别上进,要不是华家是武勋人家,显不出他的才干来,他这个年纪也该是名满元京的才子了。”
“端侯世子,就是你妹夫,听说被称为冠玉公子。不是妾自夸,我觉得靖和也不差。”
亲娘看亲儿子自然是好的,事实是华靖和的确不差,只是他的路前世和现在都走偏了。
单论才华,其实李玦还不如华靖和,只是李玦从一开始便要走科考的路,华靖和骨子里就是个文士,偏偏走了不适合自己的路。
所以到了上一世到了最后,李玦成了端王,甚至在夏明嫣死后还能去到更高的位子,而那时的华靖和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夏明嫣那时候并不认识华靖和,如今华靖和替华靖离跟她拜了堂,他又是一个如此知礼、知进退的好孩子,她少不得要为了他好:
“若论才学,二弟应该比我那妹夫要好上不少,只是之前让小娘问一问他自己的意思,你可问了?”
“二弟看起来并不太适合御青书院那样的地方,他为人洒脱、不爱受拘束,进了御青书院只怕说句话都得小心。”
“何况以华家现在的情况,兵部又要着手将各军侯府的府军收回去,正是受忌惮的时候,即便二弟进了书院,也考取了功名,也未必就能得到小娘期望的位子。”
华靖和可以去科考,考成什么样是他的本事,可要是进了御青书院,就有了钻营的意思,性质就不一样了。
朝廷通过科举授官也是有学问的,有些位子看着品级高些,可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进益,甚至会被打发出元京。
华靖和与其那样蹲在一个位子上担惊受怕、给华家招风惹雨,还不如在家当个富贵闲人。
卜小娘听明白了话里的意思,可是她并不这么想:“是什么样的人家,都是他们爷们自己拼出来的。现在侯爷不行了,恐怕难再上沙场。”
“要说在朝中谋个职位,多半是个富贵闲职,索性放了手,也别招东宫忌惮了。没了兵权,咱们华家刚好能出几个文官。”
“靖和的才能前头显不出来,现在也该显一显了。倒是夫人还这么年轻,连房都没圆,有没有想过以后?”
卜小娘丝毫没有掩盖她的野心,她要的不止是让华靖和出头,她要的是华靖和替代华靖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