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骥腹诽微操大师抠搜,豫东会战这么大的胜仗,给的奖励还不如倭寇给自己开出的悬赏十分之一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在南京的悬赏金已经由十万涨到了八十万大洋。
在会战中被耍得团团转的园部和一郎在战后第一时间就被解职回岛,很快转入预备役当了个闲职,由阿南惟几接替出任第十一军军长。
1940年的倭军兵力本就紧张到了极点,第十一军已是它们唯一可投入到进攻中的机动兵团,在折损四个师团后,侵华倭军只能暂时收伏爪牙,战略上由攻势转入守势,把全副精力放在了巩固和消化华北地区上。
这场惨败带来的更大影响则是,倭寇海军在御前会议上彻底压倒了陆军,开始更积极地谋划推进新的国家战略。
中原大地因此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宁静,百姓们忙着在田间犁地春耕,赵骥也忙着来到霍邱炼钢厂实地视察生产情况。
系统这次给的奖励除了实体武器外,还有一份合金钢的工艺配方和生产图纸。
“如何?陆厂长,这份资料能不能派得上用场?”赵骥满脸期盼地询问着对面一位正在埋头认真查看图纸的年轻人。
霍邱炼钢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陆达今年不过二十六岁,他出身优渥,父亲是国府财政部的高级官员,从小就聪慧好学的陆达先后考入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就读,后又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冶金系留学四年,并在七七事变后愤然中断学业回国入党。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位大佬回国后是去了陕北,出任工程处副处长兼兵工局总工,并在太行山中主持筹建了八路军的第一间高炉炼钢厂,开发生产出了合格的炮用钢材,在三年时间内为八路军提供了十一万发的迫击炮弹。
PS:歼轰七“飞豹”的斯贝发动机也是这位大佬牵头搞出仿制材料的。
此时,因为赵骥的穿越而随铁军长一路来到大别山的陆达在看过系统奖励的资料后说道:“初步看来没有问题,具体还需要经过工艺实验才能确定”。
“副军长放心,虽然现有的设备需要改进才能生产资料上的合金钢,但我很有信心能吃透这上面记载的技术和工艺”。
霍邱炼钢厂原本只能生产普通的碳素钢,可以用来制造枪管和迫击炮管,但却无法用于制造能耐高膛压的身管火炮,如今有了系统的帮助,相信大别山根据地的军工生产能力很快又能再上一个台阶。
离开霍邱炼钢厂,赵骥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大别山军工厂找到厂长兼总工程师郭栋才。
郭栋才是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系的高材生,七七事变后毅然放弃了在大学任教的安逸工作,选择了入党参加革命。
跟陆达一样,这位原本在黄崖洞兵工厂设计并生产出了超过两千五百门5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大佬现在同样来到了大别山军工厂当厂长。
郭栋才引着赵骥一边检查生产线一边介绍道:“副军长,你上次交给我的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和50、8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技术资料现已全部定型投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