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悦从阿米尔的全球巡回公益演唱会中汲取了新的灵感,她决定以音乐为纽带,开展一项“世界音乐桥梁”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音乐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共同创作音乐,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星悦和团队成员们花费数月时间,搭建了一个专属的线上音乐交流平台。平台不仅具备实时视频交流、音乐作品分享等基础功能,还特别开发了一款音乐创**作软件,让孩子们可以远程共同创作音乐,实时编辑音符、调整旋律。
计划一经推出,便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数千名青少年报名参与。星悦和团队精心筛选出了一百名具有不同音乐背景和才华的孩子,将他们分成二十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组成。
在一次线上小组创作活动中,来自巴西的卢卡斯、中国的林悦和法国的艾米丽被分在一组。一开始,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交流并不顺畅。卢卡斯热情奔放,希望创作一首充满桑巴节奏的歌曲;林悦则深受中国古典音乐的熏陶,想要融入悠扬的古筝旋律;艾米丽更倾向于浪漫的法式民谣风格。
“这可怎么办?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林悦有些着急地说。
星悦作为指导老师,及时介入,鼓励他们:“正是因为你们的不同,创作出来的音乐才会独一无二。大家不妨互相学习,试着把各自的元素融合起来。”
在星悦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互相分享自己国家的音乐文化。卢卡斯教大家跳桑巴舞步,感受那种热烈的节奏;林悦详细讲解古筝的弹奏技巧和中国古典音乐的意境;艾米丽则分享了法式民谣的歌词创作技巧。经过几天的磨合,他们逐渐找到了灵感的契合点,创作出了一首融合桑巴节奏、古筝旋律和法式浪漫歌词的歌曲,名为《世界的心跳》。
歌曲在平台发布后,迅速走红,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许多听众留言表示,从这首歌中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碰撞融合的魅力,仿佛看到了世界各国青少年手牵手,共同迈向美好未来的画面。
阳阳的医疗人工智能教学辅助系统研发工作全面展开。他带领团队深入各大医学院校,与教授、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经过详细调研,阳阳发现医学生在解剖学、病理学等复杂学科的学习中,对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型需求很大。
于是,阳阳决定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的医学教学场景。学生们戴上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进入虚拟手术室,观察手术的全过程;通过AR技术,解剖学课本上的静态图片可以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学生们可以360度旋转观察人体器官的结构。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技术难题。VR和AR技术对硬件设备要求极高,如何在保证流畅体验的同时,降低设备成本,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关。阳阳组织技术骨干日夜攻关,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案。他们优化算法,减少数据处理量,同时与硬件厂商合作,研发定制化的低功耗芯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医疗人工智能教学辅助系统的雏形终于完成。在一所医学院校的试点应用中,学生们对这个系统赞不绝口。
“以前学习解剖学,看着课本上的图片总是很难理解,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我能清楚地看到器官的每一个细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一名医学生兴奋地说。
看到学生们的积极反馈,阳阳备受鼓舞,他和团队继续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计划将更多的医学课程纳入系统,为全球医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方悠和陈宇在澳大利亚的“自然融合型文化养老社区”取得成功后,又接到了来自非洲的邀请。非洲某国希望借鉴他们的养老模式,建设适合当地老年人的社区。
方悠和陈宇深知非洲的文化、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不能直接照搬现有的模式。他们到达非洲后,深入当地的村落和城镇,与老年人、当地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期望。
他们发现,非洲的老年人非常重视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而且当地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和传统的手工艺文化。于是,方悠和陈宇提出了“社区共融生态养老社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