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是健壮的男性无疑,干净整洁、注意细节,这种人通常在外人看来都是性格文静温柔的人,实则应该虚荣心较强,有大男子主义。这个案子还不能就这样归入仇杀的范围,凶手杀人后在原地有所逗留欣赏,能冷静的解剖尸体并再度整齐缝合,不像是有报复性心理的人所能做出来的。”
我尽量的透析凶手的心理,将思想和他尽量的达到了一个平行线上,案发的过程在我脑海中再度呈现一遍,我模拟凶手的心态,能将一切细节都整理的那么完美,在平常生活中的面纱就很容易被我揭穿。
“为什么?”
很显然,对于我的反对,郭帆的情绪有些抵触,面容立刻从平静变成了不悦,双眼紧紧的盯着我,带着一丝不屑的朝我询问。
“报复性杀人求的是干净利索,犯罪时的心理应该是愤怒、紧张和狂躁,不可能做到这么冷静的处理尸体,又清洁的这么条条有序,甚至凶杀现场还透漏着一些......”
“一些什么?”
“一些艺术感,他甚至在犯罪后,怀着欣赏艺术的感觉在凶案现场逗留了许久,看了许久。”
凶手似乎想让人有所察觉他的心态,将现场清理的一尘不染却故意留下自己观赏“艺术”时的痕迹,那一瞬间我似乎能听见血从他的手套上滴答在地上,完全被鲜血湿润的手套逐渐干枯在空气里,他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头都是那么的清晰可见。
“如果不是仇杀,那范围可就大了。郭帆,现场还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吗?”
我的解释让现场的人沉默了许久,破案经验老道的陈队知道,如果案件是仇杀的话,凶手的范围很容易控制,能最大的节省时间将凶手绳之以法,可如果不是仇杀,其范围之大,根本不是轻易能够琢磨出来的,过了片刻,陈队只能朝着郭帆询问是否还有什么新的线索,郭帆则立刻掏出手机,将他发现的“端倪”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被害人张亚文手里拿着一本圣经,这圣经只有一行字被血液涂抹,写的是‘你若行的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的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他。’”
“什么意思?”
“我已经让同事再查了,他们有信基督的。”
郭帆的确能分辨出什么是有利的证据什么是无用的证据,这本圣经的确是凶手故意留在现场并且故意标记出来的线索,艺术的杀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他都耐不住寂寞,只是,这线索来的太抽象,心理范围的意义太过于广泛。
“这是《创世篇》里上帝对该隐说的话。讲述亚伯和该隐一同供奉上帝礼物,可上帝只喜欢亚伯的而不喜欢该隐的,并且从该隐的情绪里感受到了罪恶的萌生,说这话的目的是提醒该隐,别被罪恶蒙蔽。”
我没有等他们找到信徒为他们翻译其中意思,况且一般的信徒也无法轻易的理解其中的意义,在他们刚要准备做漫长等待的时候,我破口而出,将话里的意思为他们清楚的解释了一番。
“你信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