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管宁三人所想,在处理完县务后魏哲便找上了几人。
“诸君都乃世之贤良,不知带方百姓可有幸能得三位垂青?”
魏哲也是有枣没枣打两杆。
反正这三人来都来了,不尝试邀请一下太可惜了。
当然,他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邴原闻言竟然直接答应下来。
这让魏哲顿时忍不住面露惊喜之色。
即便管宁与华歆依旧没有出仕的意思,但魏哲已经很高兴了。”
只见他当场便满脸笑意的拉着邴原的手感慨道:“带方地小,如今只能请根矩屈就校官祭酒一职了!”
邴原闻言也没有失望,反而朝魏哲郑重一礼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甚至连一旁的华歆、管宁亦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诚然,以邴原的名望当一个百石县吏是有些屈才,但校官祭酒却不同。
毕竟这个官职是主掌一县教化,自然不能用寻常眼光看待。
其实魏哲早就想要重立县校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才耽搁至今。
实际上自前汉以来大汉朝就十分重视教育。
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就曾在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时人谓之“文翁石室”。自他之后,蜀郡学风大盛。
汉武帝时更是将“文翁石室”的模式普及全国。他除了在长安设立“太学”之外,还要求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其中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亭里聚落的称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