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才刚刚有一家上市的,这边一个中国小伙儿,看上去满打满算二十岁,居然想把一家八字还没一撇的中国网站也去送上市?
然而偏偏,这小伙子说起来,居然头头是道,思路异常清晰——
“但是根据咱们国内的法律规定,任何ICP业务,必须由纯中资持有,所以,我不可能拿一家持有ICP牌照的公司,去纳斯达克上市。”
“为了免得以后麻烦,所以我想在申请的时候,就直接把ICP牌照和网站分开,持有ICP的公司,是控股的母公司,将来要送去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站,是子公司。牌照由母公司授权给子公司用而已,并不是子公司的资产,这样一来,从公司架构设计上来说,我觉得大概就没问题了。”
“当然,剥离了ICP之后,美国股民和机构,可能会不认账,但那也是以后的问题了,至少这条红线,我不会碰。”
他的话说完了,司|长同志却只是愣愣地看着他。
然后就又低下头去看手里的申请书。
因为一时半会儿的,他居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还是那句话,并没有哪怕一件先例。
而且即便是他这样电子工业部的司|长,在国内来说,他们平常对国际上相关方面的新闻,是了解的最及时、最全面的一帮人了,却依然是难以置信,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想拿去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
单纯说国内企业去境外上市,倒不是没有先例。
前几年,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在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以美国存托凭证方式(ADR)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青|岛啤酒、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等,一共有八家公司,上市之后,倒是很受欢迎。
还有一类,是外资或中资的公司以境外的公司收购中国国内的资产,这样一来,境外公司就可以直接在美国上市。当时那一批,有华晨金杯汽车、中策轮胎和正大易初摩托等等。像华晨金杯汽车,就是首家在美国发行股票上市的中国公司,是199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但也就截止这里了,国内公司的海外上市热潮,坚持了总共也就两三年,去年就已经退潮,现在的国内,就算是那些大企业,也没人敢想什么去美国上市的事情。这条路被公认为很难很难了。
这小伙子……
但终于还是抬起头来,“你对在境外上市的流程,很熟悉?很了解?”
陆子坚赶紧毕恭毕敬的回答,“谈不上熟悉,大概知道这里面的流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