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要不要攻城?”部下将领询问卫青。
据他们刚刚得到的消息,姜邯赞领兵离开,驰援南部战线,磨米城中守备力量再降,攻城的话,未必不能攻下。
“不攻。”卫青淡然回应。
攻城乃下策,现在优势在他,他等得起,不必攻城,浪费大好优势。
攻城的代价太大。
“我们什么都不做?”部下将领问道。
“牵制李舜臣和他们的主力,就是在做事,其他方向,交给陈到和左希将军。”
“这样会不会拖太久?对战事不利。”
“优势在我,时间在我,无须以命换命,如今围困磨米城,只等对方主力断补给。不能急,否则容易出错,待对方断补给,磨米城不攻自破。”卫青不急不缓说道。
不攻。
南北两方节节胜利,着急的是高句丽人。
现在他们士气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一旦李舜臣再不能拿到像样的胜利,他们内部就会混乱。
卫青丝毫不急。
有过交手后,他发现高句丽军团的管理很混乱。
正规军和民间义军结合,管理不善,而且氛围中弥漫着自大自负的心态。
这种心态驱使下,高句丽人不会将失败归咎于他们军团实力太弱,反而会归咎于统帅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