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主,家中能有儿郎,随萧将军入仕,倒是喜事。”荀绲赞同,笑逐颜开。

    “叔父以为,谁最合适?”荀悦问道。

    “你六叔慈明不错,党锢之祸已解,慈明不得用,可随萧将军左右。”荀绲建议道。

    “六叔博学,但只潜心经籍,精学古文,不闻兵法谋略,萧将军勇武之名在外,骁勇善战,六叔不善行军,且年事已高,跟随萧将军,不合适。”荀悦说道。

    “那我荀家,何人能跟随萧将军?”

    “叔父,你是身在局中,不见高山。昔年南阳名士何颙见文若之时,如何评价?”

    “这……”荀绲惊异,一时迟疑,道:“家主是想让文若追随萧将军?”

    “正是,文若有王佐之才,熟读兵书谋略,出将入仕皆可,正是萧将军所需人才。此多年,文若苦于中常侍女婿之身份,今是正名之时。”

    谈到中常侍女婿这个身份,荀绲脸上露出惭愧之色。

    昔年羡慕中常侍唐衡的权势,让儿子荀彧娶唐衡之女为妻,致使儿子为世人讥讽多年,本不应该。

    “荀先生所说,可是荀彧,荀文若?”林寒适时插话。

    “正是,萧将军认识吾犬儿?”荀绲惊奇问道。

    “荀大人,吾入颍川之时,便听闻荀氏八龙之名,荀大人之子,自然是龙生龙。荀文若之名,吾亦有所耳闻,谋能应机,有王佐之才。”

    “萧将军廖赞。”

    荀绲抚须,骄傲而笑。

    有人如此夸自己儿子,他自然高兴。

    “荀大人,文若潜龙在渊,他朝必定一飞冲天,不如让我当这助他冲天之人。”林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