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议论中,方程很快的下达了指令。
他需要飞升者科学家帮助他计算克莱因瓶的空间曲率,方便对空间的弯曲。
已经掌握大一统理论的矩阵,对于空间的弯曲并不陌生,毕竟从三级文明开始矩阵就一直在接触曲率空间。
在随后的十年中,矩阵的计算重心转移到了对空间曲率的计算中,即如何利用克莱因瓶的性质,实现对屏障的突破。
现在距离南门二A抵达太阳系,还剩下一百八十年的时间。
看似很长,但是在宇宙尺度上,只不过是弹指一挥。
在方程的设想中,在空间中弯曲的克莱因瓶,瓶身将位于太阳系内,而瓶口与瓶身相交的地方将位于屏障内。
这样可以通过高维空间的特性,将瓶口穿过瓶身,并与底部相连。
这样的话,从理论上来说,太阳系内的物质只需要从瓶身底部进入到克莱因瓶中,航行一段距离,最后抹平空间的曲率。
如此以来,物质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屏障。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付诸于实践的话,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系统。
第一,克莱因瓶的空间曲率需要计算,第二,扭曲空间的精度需要得到保障,第三,务必保持克莱因瓶的瓶口与瓶身是在屏障内相交的,第四……
反正零零总总一大堆,任何一点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
不过好在有无数飞升者科学家的加入,有无数量子计算机的运算,一切进展顺利。
即使是涉及到了屏障的空间曲率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为在此前的尝试中,矩阵已经确定了引力会对屏障的空间曲率造成影响。
理论指导已经确定,剩下的就是实践了。
一个微型的克莱因瓶空间曲率发生器,静静的悬浮在太阳系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