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轩不语。

    平安当然是他最好的朋友,但他不想刻意去交好,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儿子,我去准备些上门礼,既然是跟大公子一起,就拿一件青玉吧,其他的就不准备了,万一盖了大公子的风头反而不好。”

    平安此时也跟师傅商量明日的上门礼,应家请示是他们去府上,如果是酒楼则不必带礼了。

    孙思成从医箱里拿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盒:”我这里有一根三十年的野参,不算贵重,但也够了。”

    平安笑了:“自然是够了,你我师徒可是官身,哈哈哈。”

    孙思成也乐起来。

    “平安,师傅确定了,你还是帮师傅挣一个真正的官身吧,干到四五十岁就辞了,回家跟师傅一起行医。”

    “师傅,您可想过,有朝一日,我们师徒一起办一个医学书院,就是教人学医,不藏着不掖着,把医术传遍天下,您当院长,我当院副,多年后,全大周会有数不清的大夫是我们的学生。”

    孙思成吓了一跳,平安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不是把自家的方子公布于众了?如此别家医馆不是把孙家方子学去了?

    救人可以,偶尔一些方子也可以传给大家,比如两种急救法,比如石膏绷带,就是这几种方子传出去,前者是为了解孙家危机,后者是因为此法迟早留不住,且都给孙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平安,你怎么会如此想?”

    “师傅,我知道您可能会说我疯了,我只是想一两个人的力量有限,能跑的地方也有限,许多可以救的人我们救不了,如果能培训出更多的好大夫,全大周都有,那是不是就能救更多的人?”

    孙思成看着平安亮晶晶的眼睛,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他能说什么呢?

    平安的想法是对的,可以说是积大德,但暂时他怕是做不了,也舍不得。

    孙家的百草堂这些年已经稳稳成了大周医药第一世家了,其中就有平安的不少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