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似乎已沦为一种副产品,甚至是残次品,是一种工艺上的失败。
这种失败一直延续,直到清代,摇身一变,成为宫庭秘釉,仅供皇室珍赏。
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而故名。
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茶叶末釉产生于雍正时期,早在唐代耀州窑及辽金的磁州窑也有类似的釉色。
但是,到雍正时,唐英把它和景德镇瓷器的白瓷胎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这种釉色。当
初唐英定的名称叫厂官釉。
茶叶末是《陶雅》一书中记录古玩商人的叫法。
好的茶叶末釉很值钱,主要藏于帝都的故宫博物院中。
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
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
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
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
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以其外形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陶瓷。
其釉色黄,而中掺杂着绿,在黄褐色的底色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
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变化,釉色不尽相同,故有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老僧衣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