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又或者说,他曾经在网络上面展现出来的人设,就是一个非常“原本”的状态,没有经过包装、没有任何的加工。

    ——像那一个没有棱角的球。

    现在,这些人企图将这个“球”,雕刻出一个新的人。

    姜显捏了捏手指,接过时冉递来的文稿,上面有些基本问题的“回答策略”。

    他说道:“我以前也拿到过类似的一张纸。”

    “有过经验?”

    “差不多吧,当时做评委,有人给了内定名单,让我按照那个读。”

    “您做了吗?”

    姜显摇头。

    他说道:“和现在的情况很类似。”

    时冉低下点视线看着文稿,她好像在认真考虑姜显的话,片刻后,她拉开一点舞台上的帘子,向外望去。

    台下坐满了观众。

    曾经,他们期待的眼神让姜显无措。

    现在,姜显不再为期待而活,但他们的攻击性同样令人生畏。

    时冉道:“也不太一样的。”

    姜显看向她,这一瞬间,姜显感觉时冉的年纪应该比他大一点,她的神情中不单单是对工作的执着,还有因为“见过很多不同类型的人”,而特有的坚定。

    时冉继续说:“当评委这件事的重心在于选手,你的行为会影响选手的利益、甚至说得夸张一点,是他们的前途。你评价一个人好,是为他们提供了机会和鼓励。但是,被采访却不同,这件事的重心,在于你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