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几股主要兵力,还有遭受人民军打击后跑到乌苏被金树仁收编的地主武装和土匪,不管是烟鬼还是痨病鬼,总共也有5千来人。
3万多兵匪混杂的人聚集在乌苏一带,这附近的民众可倒了霉。几个月时间下来,乌苏附近能逃的民众都逃奔他处,剩下的除了走不动的老弱妇孺,就是家财难舍或者有一定身份地位还能和那些丘八周旋一二的。
金树仁也是官场上混了多年的老手,自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以前在迪化的时候,金树仁掌握着新疆的财赋,对各路兵马的制约还强些,可现在到了乌苏,能指望的也就是北疆通过塔城转来的税赋,还有绥耒以西到乌苏之间地面上的财税。至于西边伊犁一带张培元那里,金树仁几次电催其来乌苏相见,可张培元只说“公务繁忙,无暇拜会,日后再见”,把金树仁给气得够戗。
好在乌苏地处要道,东来西去、南来北往的都要经过这里,靠着设卡收费加上那些兵痞们也能自找财路,几个月里倒也没闹出哗变的乱子。可这种状态却绝不是长久之计。
眼见冬天要到了,若是不能解决部队的冬衣和防寒取暖问题,这3万多人很可能就一哄而散,到时候金树仁非成了孤家寡人不可。
为了解决眼下困境,金树仁也曾和这边的几大势力私下谈过。青马、宁马都表示“唯金主席马首是瞻”,可这究竟有几分靠谱,金树仁却是没把握的。杨正中则明确表示“作战日久,伤亡惨重,冬季到来,部下思归”。而马仲英、和加尼牙孜两位则比较痛快,当面直说“有好处就干,没好处一拍两散”。
唯一给金树仁出主意的是盛世才,不过,他出的主意却让金树仁一直难以决断。
盛世才这个时候给金树仁出主意,是因为他很明白:现在他带领的是省防军,不管怎样也是属于金树仁一系;眼下这个形势,若是金树仁这块招牌没了,其他几股势力很可能会和他在新疆争地盘;而凭盛世才现在的力量基本上是对付不了其他几方的,特别是青马、宁马渊源不浅,若是联手与其放对,盛世才肯定不是对手;何况,西边还有个张培元,东边还有人民军在虎视眈眈。因此,金树仁这块招牌现在不能丢
盛世才给金树仁出的主意就是通过苏联驻新疆总领事,请求苏联派兵进入新疆协助新疆当局平定“民匪”
盛世才的理由是,既然新疆境内的其他几股势力出工不出力,靠省防军又打不过“民匪”,为了平定新疆局势,可以照前例,请苏联派兵入疆。既然当时苏俄没有借机占据新疆,那么现在苏联基本上也不会占据。再说,新疆的稳定也可以减轻苏联在中亚地区面临的压力。
盛世才所说的照前例,指的是杨增新主政新疆时,曾请当时的苏俄派兵入疆平定白俄之乱。这个例子金树仁当然知道,但他现在却拿不定主意,脑子里一直在打架:“苏联人会同意吗?就算同意了又以什么名义入疆?一省地方不经中央同意就引外国兵力进来,这可是里通外国啊,哪怕不是叛国自己也会落个汉奸的名声吧?可眼下,张培元摆明了不听招呼,乌苏这边的人马虽不少,可却没顶用的,眼看冬季就要到了,真的就一拍两散?”
与原本历史上金树仁被盛世才等人背弃后心灰意懒,自行离疆不同,现在的金树仁是被“民匪”赶出迪化的,而眼下“民匪”又顿兵不前,这便让心有不甘的金树仁有了夺回迪化的念头。
自己把自己折腾了几天,金树仁最终还是不愿就此放弃,又派人把盛世才找了过来:“晋庸啊,你前几天说的那个法子,我仔细想想,还是有问题啊。这苏联人就算同意出兵,可面临国际压力,他也无法明目张胆的进来。再说,我们又怎么向南京交代?”
“金主席,您顾虑的是。不过,这个问题是有法子解决的。”盛世才笑了笑,又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新疆不是有过归化军吗?只要苏联人同意出兵,让他们换上我们部队的服装,以归化军的名义参战就是了。这样,苏联人进来了,南京那边也抓不到把柄。”
十月**后,被苏俄红军打败的白俄势力中曾有不少人拖家带口跑到新疆,即便苏俄入疆平定白俄之后,也仍有不少人愿意留下,并服从新疆当局的管理。当时主政新疆的杨增新便给这些人起了个“归化族”的名字。由于这些人中有不少曾在沙俄军队中服役过,金树仁上台后便从中招募人员组建了“归化军”。不过,在33年的时候,由于归化军参与了推翻金树仁的叛乱,在青马、宁马平定叛乱时,将为首者处决后,归化军也被解散。
“以归化军的名义?”金树仁的眼睛亮了起来,可随即又迟疑道,“民匪兵力不少,苏联要是出兵少了怎么办?”
依各部作战后的反馈看,出现在战场上的“民匪”兵力应有5万多,这么大的一股兵力,苏军要是来的少了确实不太好办。毕竟,打的时间越长,露馅的可能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