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门小说网>穿越历史>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在几处修建铁路的同时,西北还能大力发展工业建设,特别是发展军工生产,这除了得益于原本从海外运到保德储存起来的钢铁、精铜、铝锭等原材料外,还得益于西北飞速发展的钢铁冶金行业。

    在去年,永昌冶金基地产钢41万吨,镜铁山冶金基地到产钢8万吨。到今年年底,估计西北的钢产量将能超过70万吨。而随着哈密钢铁厂的加紧建设,西北未来的钢铁产量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

    正是有了这日渐增多的钢铁,西北的各项建设才不至于拖后,而赵振中也能放开手脚采用实弹练兵。

    除了通常所需的枪械火炮生产之外,赵振中又在今年春天启动了与周安舒、周明远等人一起确定的“星火计划”。将一系列与未来战略制高点密切相关的工程提到实施日程上来。

    为了实施“星火计划”,赵振中在春节后的民众党中央会议上经与会人员同意,成立了在军委领导下的军事科学工业委员会,对外称“科学工业委员会”,简称“科工委”。这个委员会由赵振中直接领导,并由周明远、李云山、于文田、姜凤学、阮明波等人协助。

    为了落实“星火计划”的各个相关工程,军事科学工业委员会之下又成立了一系列的研究所。

    其中有冯翼飞、许文昌、凌空负责的航空研究所,负责落实的是螺旋桨战斗机、运输机研制生产的“天马”计划、研制喷气式飞机的“吞云吐雾”计划、研制直升机的“竹蜻蜓”计划,以及研制大、中、小型号火箭的“长虹贯日”计划;

    有阮明波负责的大珠山地下潜艇基地中的舰艇研究所,落实的研制大型武装潜艇的“虎鲨”计划;

    有袁子清领衔的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的是研制核武器的“落日熔金”计划;

    有周明远、刘成海负责的电子研究所,负责落实的是研制新型雷达的“千里眼”计划、研制新型电台的“顺风耳”计划,以及研制卫星的“星辰”计划和研制计算机的“天机”计划;

    有姜凤学、田文涛、朱翰文负责的冶金材料研究所,负责落实生产金属钛及研制各种合金的“基石”计划;

    有周安舒、李云兰负责的防疫研究所,负责落实的是防备敌人可能发动的生物病毒攻击以及己方对敌人反击的“黯然”计划;

    有赵振中、李云山、于文田负责的重型机械研究所,负责落实研制生产装甲武器以及自行重火力的“碾压”计划。

    这些研究所的负责人中,除了个别要等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才能从海外归来外,其他人员已经就绪,并从今年春天就开始着手进行有关工程的前期工作。当然,这一系列对未来关系重大的科研生产计划,其代号只是内部称呼,在行文和有关报告中将全部以数字编号指代。

    别的研究所大多都在消化吸收赵振中所提供的技术资料,而赵振中、李云山等人负责的重型机械研究所已开始对装甲力量进入攻关阶段。

    这款30多吨的中型坦克是赵振中以历史上59-2a式中型坦克为模板,增大驱动马力,辅以焊接炮塔和105滑膛炮等改进而来的。

    赵振中在29年去美国的时候,就曾给李云山等人提供过大马力汽油机、柴油机生产技术资料,并由李云山等人在其后安泰机械公司生产的工程机械中得到验证。现在又有赵振中的亲自指导,有关研制工作进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