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令公领兵出发,老太君一直忧心忡忡,精神不是太好,小公子回来,想来能让太君恢复一些。”
杨延昭心中更急了,顾不得多说带着关炜和范延召向着里面就走。
杨延昭一回来,早就有人报道了里面,灵堂中守灵的杨延浦几个人早跑了出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抱着杨延昭放声痛哭。
“三郎莫哭,大丈夫难免阵前亡,马革裹尸正是我们的归宿。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步了二郎的后尘。”
“杨大哥不要说这丧气话。天佑忠臣,你一定能长命百岁。”关炜劝了一句,然后进去拜祭。
灵堂中间放着一个巨大的奠子,周围是白色的幔帐,按说中间应该是放着杨延玉的棺椁尸体,不过杨延玉被砍成肉泥,连尸首都没有留下,中间只是放着一套衣衫。
关炜和范延召叹了一口气,让后拜了四拜,杨延昭他们兄弟几个下拜回礼。
杨延玉没有妻子儿女,关炜和范延召提出要去拜见老太君,杨延昭让几个弟弟在这里盯着,自己的带着范延召和关炜去了后堂。
屋中坐着三个女子,中间一位老妇人已经50多岁,不过让人一见了也有些心折。
关炜不由自主的想起后世京剧佘赛花中,对这位老太君的描写:直觉眼前光彩照,这一女子好丰标,动人不在容颜俏,气宇无双女英豪。
历史上记载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之女。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就成了佘太君。
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
她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
折杨两家结亲后,折太君随夫杨继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在她的身边是两个一身白衣的少女,两个人正是二八年华,一身的孝衣,更显得清纯无比。两个少女的面容几乎是一模一样,不过关炜一眼就看出她们的不同,两个人气质简直是天壤之别。
她们一个活泼灵动,一个聪明文静,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母亲!”杨延昭看到自己的母亲,扑了上去跪倒在地上放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