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是吗?”在殿前司的军营里,李嗣归问徐咏之。
“没错,他总管天下兵马,以后咱们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了。”徐咏之叹了口气。
李嗣归问的,是赵普的最新职务。
最近的军制改革很快,徐咏之封了殿前都指挥使,成了殿前司训练和日常管理的负责人,这是一个皇帝亲卫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是极其重要。
赵普自从杯酒释兵权之后,被赵匡胤认为立了大功。
转眼到了建隆三年,赵普被提拔为枢密使,所有天下兵马的调动,都必须要过他这一关。
“其实就是大司马了,”李嗣归说,“大人,你在京要受皇上指挥,出京的时候,就要受到枢密院的制约了。”
“官家之前跟我说,我们可能会在明年解决两湖的敌人,如果我来指挥攻打南平和湖南,赵枢密使应该会给我使点手段,让我为难。”徐咏之说。
徐咏之倒真的不是杞人忧天,赵普这个人的眼中钉就是晋王赵光义,快一年来,晋王特别消停,试试恭顺,真的像赵匡胤的亲弟弟一样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赵普最介意的人就是徐咏之了,如果徐矜手握大军,打下两湖,那就要升枢密副使之类的官职,这可就麻烦了。
“大人可以让慕容老将军做主帅,自己做副将,赵普吃不动慕容老将军的。”李嗣归说。
“对呀,”徐咏之把拳头拍在手掌上,“别人可能会在乎正的副的,但是我优先考虑的就是报仇,那又何必在乎呢?”
李嗣归笑吟吟地看着徐咏之,觉得这个年轻人真的越来越稳了。
“李先生,您做过潭州(长沙)知府,对湖南可谓非常熟悉了,但是中间横着一个南平(湖北),如果湖南支持南平的话,我们大概要打多久呢?”徐咏之问道。
“两个月,最多三个月吧。”李嗣归说。
“什么?别开玩笑了吧,潭州城墙结实、人多粮多,石守信将军打扬州还用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官家出马,才获得了胜利呢。”徐咏之说。
“因为他是石守信啊,石守信打仗不灵的。”李嗣归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