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端点了点头,便接过一个教众递过来的缰绳,翻身上马。
沈方也翻身上马,与张天端辞别众人,借着月光向南急驰而去。
刘坛主将黄金和银票放入怀中收好,朗声道,“教主和沈公子体贴众位弟兄,每位弟兄赏银二十两,众弟兄听令!”
教众们听到有如此高的赏金,都喜出望外,齐声应是。
“五凤楼从此将是我光明圣教的禁地,方圆十里非教众不可靠近,明日刘某便与孙、李两位员外交涉,将附近的土地全买下来。”
沈方、张天端骑行了一夜,才在泽州晋城县找了一落脚的酒店,名曰“客来酒店”,两人倒是尚有精神,只是胯下骏马需要补充豆料,休整一番。
沈方、张天端吃过早饭之后,让店里的伙计开了两间上房,在安顿好伙计勿要打扰之后,沈方关好门窗,将狭长的宝箱放到了客房圆桌之上。一路奔波,这时,他们二人才有心情查看宝箱中的宝物。
宝箱上面的铜锁被沈方用内力崩开,沈方打开宝箱之后,里面便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宝光,这宝光源自于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夜明珠的光芒照射到宝箱之中的其它翡翠、玛瑙、各色宝石之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璀璨霞光,其中每一颗珠宝都远比从李衍庆旧宅中得到的珍贵。
在宝箱的一头,沉睡着一个深青色、方圆四寸的玉石,沈方的目光越过这些光怪陆离的珠宝,死死地盯着这个在后世失踪上千年,又“重现”许多次的传国玉玺。
沈方将这块传国玉玺拿了起来,上手之后冰冷的玉玺略有些沉重,看这玉质很明显是蓝田水苍玉,深青色玉胎之上,有一些不规则的班纹,至于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乃是由和氏壁雕成,只是后人的猜想杜撰。这个传言流传之广,让无数人信以为真,始作俑者乃是北魏时期的崔浩,他在《汉纪音义》中写道:传国玺,是和氏璧作之。——他是第一个写这个段子的人,此时距离“传国玉玺诞生”已经有五六百年了。
沈方将传国玉玺翻传了一下,看到了虫鱼篆书写的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传说是由李斯所书,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表达了一层意思,既然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至于后世流传的“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受命于天,皇帝寿昌。”皆系仿伪之作。
沈方看到传国玉玺之上并没有黄金镶嵌的痕迹,忍不住了笑了起来。
“方儿,何故发笑?”张天端见沈方看到传国玉玺之时并没有什么情绪的变化,查看一番后反而乐不可支,不禁想到,难道这传国玉玺也有造假不成,与这么多稀世珍宝在一起,其价值定然不菲?
“徒儿是笑后世人以讹传讹,东汉时期的卫宏提到‘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明明已经说明是汉元后王政君将传国玉玺摔落在地时,玉玺背面五条螭龙中,有一条螭龙一只龙角被折断。而且班固在《汉书·元后传》也只说元后(注:即王政君)赌气把传国玺丢地上了,没说摔坏的事,如果真是缺了一角,并用黄金补齐,如何能不记录在史书之上?可是后世之人却因为《吴书》中关于传国玉玺‘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的记载,误以为玉玺缺了一角,并用黄金镶嵌。”
张天端听的有些头疼,他皱眉道,“那这玉玺倒底是不是秦始皇传下来的传国玉玺?”
沈方将玉玺翻了过来,指着其中一条残缺一角的螭龙说道,“师父,你看这不正好缺一螭角,应是秦始皇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无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