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请看。我朝自文帝起实行变法,打造中央集权的财政T系,目的是为了天下一T,各地财赋通融均济。因而在各州州牧与刺史之间,另设转运司长官,专门负责财政事务。”①
细长的手指移动到永嘉十年的在钱物,雍久唇角一g,意味深长道,“一直到永嘉十年,当今陛下尚未亲政前,大周的中央计司仍能得知天下各级账务部门的收支账目,直至永康元年。”
余光瞟了眼长公主,雍久看见长公主正双眸微垂,不知在想些什么。她停下来喝了口茶,润润喉。
接收到长公主示意她继续的眼神后,继续道,“永康元年末,陛下亲政后不久便免去各州军岁造计帐供省中央计司,只命转运司审计各州的军钱粮物帛。今年嘛,恐怕连转运司那里都无账可查了。”
不过扫一眼,长公主就能轻易分辨出这份中央账簿的真假。
不但这份永嘉七年至永康二年的中央收支见在钱物状是真的,雍久的分析更是深入浅出,直指要害。
永康元年,皇帝亲政下的第一道圣旨是斩杀谋逆nV犯。长公主与政事堂的老臣们苦心相劝不听,仍是一意孤行斩杀nV囚。
长公主因此与皇帝离心离德,逐渐远离朝政。少年皇帝自认为帝王之术早已学得通透,开年第一道旨令叫他好不威风,那么第二道旨令便可显得柔和些,以便收拢人心。
十二卫将军多为长公主收归,六部换下的新人又都是长公主提拔,皇帝虽部分接收了过来,但终究放心不过。
于是初初亲政的少年皇帝将眼光放到了七州的州牧与刺史身上。
为讨好他们,皇帝听信了谏议大夫的“一州之资,供一州之费,此天下之正理”,打算将财政大权悉数下放到各州,好在被政事堂的三个老家伙及时拦住了。
最终少年皇帝只是改了州军供账制度,但转运司也已名存实亡。皇帝这么做不为其他,只是要叫这七州的官民记住,这些恩惠与信任来自当今圣上,而非他人。
待长公主知道这些时,政令已下,根本来不及阻拦。更何况当时的少年皇帝意气风华、刚愎自用,哪里听得进她的话?
果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长公主殿下惜才,人尽皆知,眼前人总是给她很多意外,叫她移不开眼。
“斟老板真是了得,竟能将我大周国账了解得如此清楚。陛下初初登基,急功近利,才会为今日的国库窘境埋下祸根。不知斟老板是否有锦囊之计?”
“狂言狂语罢了,殿下过奖。”雍久拱手行礼,命人撤下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