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红俄完成了军事动员工作,肯定会在近期进攻德意志📃第二帝国。

    从战略上讲,红俄绝对不会等到英国🆖🏦🆖🏦战败后才⛝参战。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七月与八月,英国与红俄的外交官员在美国进行了数次秘密会晤,商讨了红俄参战的事情。当时代表英国前去谈判的温特斯伯爵明确提到,如果英国迅速战败,红俄必然会承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部军事压力,取胜的希望极为渺茫。虽然红俄谈判代表萨姆索诺夫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红俄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根本不需要英国协助就能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但是萨姆索诺夫也承认,如果有英国牵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与海🗀😢军,红俄更容易取胜。这轮谈判,英国与红俄达成了一项近似于军事同盟条约的协议,即英国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一九四一年,而红俄则保证在一九四零年参战,并且投入四百万地面部队。

    事实上,根本到不了一九四零年底。

    根🁈🃰🛟据德意志第二帝国掌握的情报,俄军将在九月份完成进攻准备,因此肯定会在九月底之前发动进攻。

    德意志第二帝国🄇🞮🗟可以不把英国放在眼里,却不能不警惕红俄。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终究是一个陆权🄬🀭国家,地面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了帝国的命运。英国只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及一支勉强算得上强大的空军,根本没有可以在欧洲大陆上击败德军的陆军。也就是说,即便英国没有战败,短期内也没有多大的威胁,而那四百万俄军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显然,帝国必须把重点转向东线。

    从七月份开始,帝国陆军就着手调整兵力部署。到八月下旬,已有二百八十个师、近三百五十万大军到达东线,这其中包括了帝国陆军中最精锐的四个坦克🂦👂师与八个装甲师,以及帝国陆军的所有主力部队。当时,部署在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地区的军队不到八十万,而且全部是预备役部队。为了麻痹对手,鲁登道夫特意让三个集团军与近四十个主力师的指挥部留在了西线,并且对部署在西线的部队进行了伪装。比如,德军用一些木板把卡车伪装成了坦克与自行火炮,还专门制作了一批🗕“重炮”。结果就是,英国情报机构认为有一百多万德军主力部🚦署在西线。

    如果说帝国陆😝军的伪装很难识破,那么帝国空军的部署调整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从八月份开始,轰炸英国的全是双发中型轰炸机,所有的📡单发战术轰炸机全部返回帝国本土或者被派往东线。

    有趣🔟🁵🊊的是,英国的情报机构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也许,在英国人看🖤🔨来,那些单发战术轰🎑炸机的航程不够远,难以执行轰炸英国本土的任务,所以德军才换上⚘👩了双发中型轰炸机。

    显然,俄军在积极备战,德🐺🄻🂲军也在为进攻做准备。

    德🁈🃰🛟军不会攻打英🄇🞮🗟国本土,而会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不给俄军任何机会,以免开战后陷入被动局面。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俄军把进攻时间暂定为⛝九月一日。

    从时间上看,俄军的策划非常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