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志站在指挥部的高地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战场。夜幕降临,但他的部队已经开始按照计画行动。装甲部队在东南方展开佯攻,Pa0火照亮了半边天空。主力部队则悄悄沿着乾涸的河道前进,准备直cHa共军防线後方。
"军座,"副官李德明快步走来,"装甲部队已经到达预定位置,主力部队也接近了攻击发起点。一切按计划进行。"
林远志点点头,心中却并不轻松。他清楚记得,按照历史,两天後──也就是12月8日,共军将发出劝降书。而此刻,老蒋虽然已经命令华中的白崇禧调宋希濂前来支援,但白崇禧始终不肯放行,贻误了战机。
想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口气。杜聿明这个一期学长,虽然放弃了徐州,但在关键时刻却不够勇猛果敢,未能撕裂战线。这种优柔寡断,正是淮海战役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德明,"林远志放下望远镜,"传令下去,让各部加快进度。我们必须赶在共军反应过来之前,完成部署。"
李德明领命而去。林远志回到指挥部,看着作战地图,脑海中浮现前世的国共战史。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军座,"一名参谋匆匆进来,"共军的侦察机刚刚飞过,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动向。"
林远志微微一笑:"无妨。让他们发现吧,这正是我们计划的一部分。"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东南方向:"这里,共军的民兵部队战斗力薄弱,一旦我们突破,他们的防线就会崩溃。而我们的主力部队,将从这里直cHa他们的後方。"
参谋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林远志知道,他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记住,"林远志环视众人,"我们的目标不是突围,而是创造历史。这一次,我们要让共军知道,也有勇猛果敢的一面。"
指挥部里响起一片掌声。林远志却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李德明有些疑惑地问道:"军座,即便我们打破了包围圈,依旧不能和李延年、刘汝明等部连成一气,那这是为了什麽?"
林远志笑了笑,解释道:"共军那帮家伙,估计这会儿正琢磨着包饺子呢。他们认定咱们败像已成,不日就得喊话劝降。与其等他们包好了饺子端上来,不如咱们现在就动手抢饺子吃!"
李德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林远志心中却明白,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後头。
他暗自盘算着:依照历史,12月26日,徐蚌战场被围困於陈官庄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部,因连日大雪,飞机停止空投,接济断绝。也就是说,距离历史上邱清泉所面临的弹尽粮绝,只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时间。
"饺子......"林远志喃喃自语,"看来我们得抓紧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