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志——或者说现在的邱清泉,站在作战地图前,脑海中浮现出的致命弱点。从抗战时期开始,将领们养成了一个恶习:兵在权在,兵亡权亡。这种思维导致将领们谁都不敢拼兵力,怕折损了自己的实力。结果呢?从日军到共军,都深谙"围点打援"之道,屡试不爽。
他记得在补习班教历史时,曾经给学生分析过这个问题。将领们各自为战,互相猜忌,最後被共军逐一击破。现在,他亲身经历了这个局面,才真正T会到其中的荒谬。
"军座,恕我直言,"副官李德明皱着眉头看着作战地图,"东南方向虽然敌军兵力相对薄弱,但地形复杂,不利於装甲部队展开。刘长官之前否决辐S状突围方案时,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林远志手中的指挥bAng轻轻点在陈官庄东南方向:"德明,你看这里。"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共军在这个方向的布防看似严密,但实际上存在三个致命弱点。"
他手中的指挥bAng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线:"第一,这里有一条乾涸的河道,虽然不利於装甲部队行进,但正好可以掩护我们的步兵穿cHa。第二,东南方向的共军部队是临时调来的民兵,战斗力远不如他们的正规军。第三......"
林远志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最重要的是,共军认为我们一定会向西突围,因为那里有杜聿明的前进指挥部接应。他们肯定已经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我们自投罗网。"
李德明的眼睛亮了起来:"军座的意思是......"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林远志放下指挥bAng,"让装甲部队在东南方向佯攻,x1引共军注意力。同时,主力部队从河道穿cHa,直cHa共军防线後方。这一次,我们要让共军的围点打援扑个空。"
说到这里,林远志忍不住嗤笑一声:"共军这次怕是要失望了。他们以为我们还会像以前那样,为了保存实力而畏首畏尾。殊不知......"
他深x1一口气,说出了那个在心中酝酿已久的词:"这一次,我们要创造历史。"
指挥部里的军官们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个说法感到困惑。林远志见状,不禁莞尔:"怎麽?你们以为创造历史就是像共军说的那样,Ga0什麽''''解放全中国''''?"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我说的创造历史,是要让共军知道,不是所有都Ga0山头主义、畏缩缩缩团,一切只为打仗!"
这番话引得军官们会心一笑,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李德明带头鼓起掌来:"军座说得对!咱兵团,就是要打出个样子来!"
看着军官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彩,林远志心中涌起一GU欣慰。他清楚记得历史资料记载,12月6日这天,孙元良的十六兵团已经被打残,如今徐州剿总只剩下杜聿明的前进指挥部、李弥的十三兵团和自家二兵团还算完整。情况虽然严峻,但并非没有转机。
想到这里,他不禁感慨。共军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们重视政治教育,思想远b坚定。而要到败退台湾後,才真正建立政战T系。这种思想上的差距,往往b武器装备的差距更致命。
"剿匪成功......"林远志喃喃自语。这个目标在穿越前或许只是个历史假设,但现在,却成了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看着重新焕发活力的指挥部,林远志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这种士气的提升,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但至少现在,他的部队已经重新燃起了斗志。